杞县王桥村的幸福生活-今日热榜-资讯-三龙汇之窗网

杞县王桥村的幸福生活

   2020-12-31 14:20:49 互联网三龙汇之窗网52

12月30日上午,天气寒冷,但杞县高阳镇王桥村脱贫户刘世霞和吴培红母子的心里却暖洋洋的。80岁高龄的刘世霞亲切的拉着驻村第一书记王水彬的手,一边抹泪一边感慨:“水彬对俺母子俩真的太好了,下雪天看见俺儿脚冻着,就给送来一双军警靴,暖了俺儿的脚,俺这心里更暖。”

说话间,吴培红把记者引进了屋里,指着崭新的家具激动地说:“我身有残疾,与老母亲共同生活,条件不好,镇里和村里干部没少照顾,尤其是水彬书记,对俺可好,这些衣服、板凳桌子还有床都是他给俺换的。不管别人怎么样,俺一定要干好党给俺安排的工作,打扫好俺负责的街道。”

“婶子,培红争气,现在可是咱村里的劳模咧。以前他不出家门,甚至有点自闭。可自从干了村里安排的公益岗位,他人也变得开朗了,工作也做得非常好!”王水彬的夸赞让吴培红红了脸。

刘世霞拉着王水彬的手述说着眼前的幸福日子,当说到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儿子还没成家时,王水彬和一同前来的村党支部书记孔冬青笑呵呵的说:“你放心婶儿,从今天开始我们就从周边十里八村给培红说个媳妇,伺候您老。”听到此话,刘世霞满脸的褶子笑成了花儿。

王水彬是杞县县委组织部派驻王桥村的第一书记,他年纪轻,思想活,而且是个热心肠。自从来到王桥村,村里无论大事小情,他都给出了很好的发展建议,尤其是在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方面,在他的带领下,村里的贫困户都根据自身的发展特点找到了出路,生活更加有了奔头。

走进王桥村吴钢枪、刘红霞家里,干净整洁的院落里收拾的井井有条,大大的窗户宽敞明亮,一尘不染的玻璃能映照出一张张幸福的笑脸。

“以前的日子不好过,家里8口人全靠俩劳动力来支撑,多亏了水彬对俺的鼓励和支持,现在俺家不仅种了16亩地,我参加了面点技能培训,钢枪还带领着20多个脱贫户在冷库干活,现在俺家的年人均收入由4000多元升到了1.6万元,翻了两番呢!”说起这几年家中的变化,刘红霞难以抑制感激和兴奋之情。

提及吴钢枪,刘红霞更是满眼的骄傲:“水彬书记发现俺家钢枪在村里是个比较能干可管事的人,就一步步引导他,把他作为后备干部来培养。如今他不仅是王桥村的致富带头人,还当上了村干部,现在的精气神和以前大不一样了。”

一件件绿色的军大衣,一辆辆正在装胡萝卜的卡车,一片忙碌的背影。画面就发生在王桥村杞县晟鑫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500多亩胡萝卜地头。“这里的胡萝卜条形好、色泽好、口感好、光滑度好等,一切都好!”身穿军大衣的湖北老板康朋举在卡车前对刚刚从地里打包装车的胡萝卜赞不绝口。

合作社负责人刘杰告诉记者:“我之前一直在山东经营,这两年才回到咱家乡开始发展胡萝卜种植产业,在水彬书记的带领和引导下,扩大种植规模,引导带贫和农户务工,申请了市级带贫企业,调整种植结构,规模由原来的100亩到如今的500亩,务工人数最多时能达200人,忙时工人平均每天能有400元的收入。”

如今,王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49户451人已全部脱贫。站在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上,看着欣欣向荣的王桥,王水彬来不及休息,他的心中装着王桥村的发展和 627户村民的幸福。

“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下一步,我们会帮助解决合作社在高效农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积极争取资金,协调做好农商对接,巩固拓宽村民增收渠道,以王桥村种植基地为中心,积极与周边各村协调合作,扩大基地规模,培育产业发展,更好的带动群众致富奔小康。”王水彬向记者讲述着他胸中的规划。(司利强 叶中琳 阴行)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网友自行发布,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者负责。 三龙汇之窗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三龙汇之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任何单位或个人如对以上内容有权利主张(包括但不限于侵犯著作权、商业信誉等),请与我们联系并出示相关证据,我们将按国家相关法规即时移除。

本文地址:http://www.wlchinajn.com/news/slh26073.html

 
更多>同类资讯
资讯图文
今日热榜
投资财经
营销职场
商家产业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SiteMap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三龙汇之窗网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删除。
友情提示:买产品需谨慎 网站处理与建议邮箱:slhzc@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