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扶贫产品销售额首次超过百万元,我除了兴奋也有点担忧。”江西省井冈山市曲江村第一书记叶维祝如是说,原来,“扶贫收益多究竟怎么花”成了摆在眼前的问题。若这笔钱用来投入村内白莲产业,有村民担心规模大了会增加经营风险;若把钱留在账上不动,又有村民吐槽村两委压着钱不放……
随着脱贫攻坚不断深入,许多贫困村进入了“后脱贫时代”,昔日羸弱的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日渐增多。钱袋子鼓了起来,这本是一件让人欢欣的事,但在部分村子,村民和村干部的心里却多了一份烦恼,有帮扶干部坦言,扶贫收益如何分配事关脱贫攻坚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目前,这是让他们头痛的一件事。
钱多有风险,花钱需谨慎,有了钱也要花在刀刃上。要下力气让贫困户与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建立利益联结,花精力建设人才队伍。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只有一鼓作气推动贫困乡村全面振兴,才能让这些贫困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推进产业融合,带动特色产业提档升级。产业兴旺可以提供乡村就业机会,不少贫困村都打造了特色产业,但是都处于产业链低端,收益低、渠道少、长效机制难建立。要对症下药,精准施策,深入推进一二三产融合项目,因地制宜,实施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设立专项资金帮助农业企业升级设备、配齐设施。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打造集种植、养殖、加工、休闲、文化于一体的一二三产融合的现代农业园区。在推进纵深融合的同时,也要兼顾横向融合,发展“农业+”,培育“农业+旅游”、“农业+电商”发展模式,引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让农民分享产业增值的收益。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和必然趋势。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适度规模经营,能够更好发挥其在产学研用中的纽带作用。可以通过政策扶持、典型引领、项目推动等措施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当地农民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健康规范发展,使之成为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没有乡村人才的振兴,乡村振兴就没有支撑。落实汇聚乡村人才政策体系资金支持,创造吸引人才返乡留乡有利条件,重点吸引视野更宽阔,思路更灵活,对三农的情怀较深厚的人才回乡发展创业。同时着眼提高农民素质和技能,加大农民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培育造就一支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农民队伍,为乡村全面发展注入新动力,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供稿人:滹沱乡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