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三门峡烈士高磊子-今日热榜-资讯-三龙汇之窗网

忆三门峡烈士高磊子

   2020-10-26 01:38:17 互联网三龙汇之窗网41

每每忆起陕县老城南门外那凄厉的枪声,老党员刘新牛(在上村小名刘文选)禁不住潸然泪下。每每提起外公峥嵘岁月的那段往事,也总有讲不完的话,

农会会员高磊子遇难

72年前也就是1948年的1月的一天,陕县老城,黑云密布。刘新牛的母亲高妞丝搀扶着外婆孟小花夹裹在被国民党、还乡团驱赶集会的人流中,这一天对她们来说可谓是灭顶之灾。已在国民党监狱看押数月的外公高磊子会兴乡上村农会会员,即将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老陕县老城南城外。外婆欲死的心都有了,年轻的母亲将要失去最亲的父亲,娘俩泪如雨下。

刘新牛回忆:在母亲的印象中,外公始终是坚强的。她看到外公高磊子被国民党兵和还乡团土匪绑押到老陕县南城外,在凛冽的寒风中,外公的头发有些凌乱,但他始终高昂着头,注视前方。母亲说,外公单薄的棉衣不住地往外渗血,染红了残破的棉絮,双脚拖着沉重的脚镣,外婆亲自给外公做的方口粗布鞋前面裂开了大大的口子,脚趾露在外面,外公每走一步,地上留下鲜红的血渍。外婆紧紧的抱着母亲,看着刑场上大义凛然的外公,眼泪夺眶而出,任凭静静地流淌……

砰地一声枪响,外婆像发了疯似的,拨开人群,跌跌撞撞扑倒在外公身上,悲伤欲绝。母女俩在乡亲们的搀扶下抬着外公的遗体回到生他养他的高家巷窑洞。料理外公桑事后,外婆的余生就变的她寡言少语了。

陪伴外婆晚年的记忆

母亲过了外公百天祭日回到婆家磁钟乡磁钟村。期间,母亲隔三差五的回娘家会兴乡上村高家巷看望外婆。门前西南不远的二郎庙,留存着母亲、外婆艰难度日的岁月,也是刘新牛儿时的记忆。有时母亲把外婆接到婆家来住,那时的农村,日子清苦,接过来住无非是担心外婆孤单。到了我十岁那年,母亲和父亲商议,要我到外婆家照顾外婆。从那时起,我便在外婆家生活。清楚地记得,那是个依崖而建的小院,四面全都是土和一些杂树,一孔记载外公、外婆颠沛生活几十年的老窑洞,便是二老唯一的家当。

1985年积劳成疾的母亲去世,外婆送母亲,外婆最亲的人也离开了她。五年后年近90高龄的外婆弥留之际,带着对外公高磊子的思念,嘱托我,她死后和外公合葬。刘新牛说,他没有辜负外婆的期望,买来柏木棺材,将外公外婆合葬在离外婆外公家高家巷不远的黄河岸边,按照当地风俗守孝三年后,才离开了养育他三十多年的上村高家巷那孔窑洞。这孔窑洞有刘新牛童年的记忆,有他青年时的眷恋,更有一些酸涩和无奈。外公的老屋,那是留在记忆深处的烙印,是挥之不去的对外婆外公引日成发的思念。回到了磁钟乡磁钟村后,也就是从那时间起,每逢年节,无论刮风下雨,刘新牛都要带着孩子为外公外婆扫墓。

听乡亲话英雄

刘新牛接着说,他的外公高磊子1902年出生于当时的陕县会兴乡上村村高家巷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从小受到地主家的剥削和欺压。在他照顾外婆的这段日子里,听堂舅舅讲,外公虽然家庭贫困,但却仗义疏财,为人耿直,嫉恶如仇。离村不远的会兴渡经常发生匪患,为了保护百姓免遭祸害,他和村里的王五成(革命烈士1948年1月和高磊子一同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等人秘密发展农会组织,为贫苦农民伸张正义,济贫扶弱。黄河岸边的娃儿,迫于生活都有一身好水行,外公经常在黄河里摸些鱼呀虾呀接济村里最困难的乡亲。

上村位于陕县老城东北面,离黄河古渡会兴渡近在咫尺。高磊子和村里农会会员经常从自家门前高家巷的沟里,下到黄河岸边,穿梭在会兴渡与陕县古城及太阳渡之间,为地下党侦探敌情,传递情报。

据当地党史记载,1947年8月22日陈赓、谢富治大军强渡黄河,在陕县地下党和农会组织的大力配合下,陕县老城获得第一次解放。会兴农会被当时的中共陕县区委评为土改工作模范单位,一度成为当时豫西土改运动的学习典型,高磊子隶属会兴农会会员,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为党的工作默默奉献。同年9月,国民党胡宗南部沿陇海铁路开进豫西。为了牵制敌人,保卫圣地延安,陈谢兵团兵分多路奔赴豫西南、鄂陕边区。国民党反动派伙同当地地方团反动武装卷土重来,疯狂抓捕陕县城区共产党人及农会会员。高磊子被当地反动地方团告密被捕,在狱中敌人对他严刑拷打,软硬兼施,要他说出当地共产党人和农会会员,他宁死不屈,没有说出一位同志的名字。1948年1月,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陕县老城南门外。

英雄已去正气存,浩然千古激后人

现任陕州区委党史地方史志编纂中心主任科员薛爱军告诉媒体,当时的会兴乡隶属陕县管辖,当时的陕县土改运动雷厉风行,会兴农会在那时是豫西土改学习的典型,1948年1月,不少农会会员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但是他们视死如归,没有暴露陕县城区及周边乡村共产党人及农会组织,避免了一场陕县老城血流成河的惨案,为革命保存了一批有生力量。

英雄已去正气存,浩然千古激后人。曾任会兴乡上村党支部书记刘国升告诉媒体,多年了,可以说是他的一场心病,上村为革命牺牲了多位英雄,他们的事迹虽然不是那么轰轰烈烈,但他们为了革命抛头颅,洒热血,换取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这不仅仅是上村全体村民的骄傲和自豪,也是下一代村民的荣耀和榜样。刘国升说,回忆起童年的往事,仿佛就在昨天,记忆犹新,历历在目。他说,小的时候,一到逢年过节,他和村里的孩子都要到军烈属家,清扫院落,擦洗军属、烈属光荣牌。尤其,清明节,学校还要组织学生给烈士扫墓,行少先队队礼,以此祭奠英雄,缅怀先烈,高磊子烈士家,是他和同学们必去的地方。在他担任村两委领导的那些年,十分重视村里文物古迹及历史、近代名人的资料保护收集。他说,上村自古以来名人辈出,人杰地灵,只有珍惜过去,敬仰缅怀先烈,才能使我们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应该好好珍惜。(宁守星、崔朋)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网友自行发布,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者负责。 三龙汇之窗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三龙汇之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任何单位或个人如对以上内容有权利主张(包括但不限于侵犯著作权、商业信誉等),请与我们联系并出示相关证据,我们将按国家相关法规即时移除。

本文地址:http://www.wlchinajn.com/news/slh19025.html

 
更多>同类资讯
资讯图文
今日热榜
投资财经
营销职场
商家产业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SiteMap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三龙汇之窗网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删除。
友情提示:买产品需谨慎 网站处理与建议邮箱:slhzc@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