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4月CPI出现负增长 居民贷款又现负增长(图)-今日热榜-资讯-三龙汇之窗网

多地4月CPI出现负增长 居民贷款又现负增长(图)

   2023-05-15 23:51:35 互联网三龙汇之窗网13

31省份陆续公布了2023年4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辽宁、安徽、河南、贵州、山西、吉林、上海7省市4月份CPI进入负值区间。

多地4月CPI出现负增长 居民贷款又现负增长

从全国数据来看,4月份CPI同比仅上涨0.1%,涨幅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创下2021年3月以来新低。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7%。

与此同时,4月信贷数据也出现了季节性回落。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住户部门贷款出现负增长。4月相比3月份减少241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1255亿元,中长期贷款减少1156亿元。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均出现回落,居民消费信心和购房意愿仍需进一步稳固。

多位专家分析,当前物价虽未进入典型的通缩区间,但确实面临着“类通缩”压力,主要原因在于经济度过疫情修复阶段之后面临着“内生动力不强,需求仍然不足”状况。在供给端较为稳定的背景下,核心CPI涨幅偏低,表明当前消费反弹力度较为温和。这意味着下一步政策面在促消费方面的空间较大,迫切性也较强。

CPI低位下行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莉娟表示,4月CPI同比涨幅回落较多,主要是上年同期对比基数较高。2022年4月,CPI同比上涨2.1%。

从同比看,4月CPI上涨0.1%,涨幅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食品中,禽肉类、鲜果、食用油和猪肉价格分别上涨6.7%、5.3%、4.8%和4.0%,涨幅均有回落。非食品中,服务价格上涨1.0%,涨幅扩大0.2个百分点,其中出行类服务恢复较好,飞机票、宾馆住宿、旅游和交通工具租赁费价格涨幅在7.2%~28.7%之间。工业消费品价格下降1.5%,降幅扩大0.7个百分点,主要是能源价格回落较多,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下降10.6%和11.5%,降幅分别扩大4.0和4.2个百分点。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分析,4月CPI同比涨幅低位下行,主要原因是当月菜价下跌较快,再加上国际原油价格下行带动国内汽柴油价格走低,以及汽车“价格战”影响较大;当前消费修复对价格的推升作用主要体现在旅游等服务价格快速上涨方面。

数据显示,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环比由上月持平转为上涨0.1%,同比上涨0.7%,涨幅与上月相同。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补偿性出行需求较强推动服务价格上涨,成为核心CPI环比上涨的主要支撑因素,除此之外的其他项目大多走弱。这与五一假期期间出行人数较2019年增长19%,但旅游收入仅增长0.7%的情况一致,都是内需不足的折射。

王青也认为,当前实际消费强度偏弱,突出表现在4月核心CPI同比继续处于0.7%的偏低水平。4月CPI低通胀状态越发明显,背后是在市场供给充分的同时,消费修复力度整体较为温和,当前具备加大促消费政策力度的条件。

近期CPI和PPI同比持续回落,引发市场对通缩的讨论和担忧。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今年4月在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上对此回应称,当前中国经济没有出现通缩,下阶段也不会出现通缩。接下来物价会稳步恢复,价格带动会逐步增强。随着下半年影响因素逐步消除,价格会回到一个合理水平。

温彬表示,当前物价虽未进入典型的通缩区间,但确实面临着“类通缩”压力,主要原因在于经济度过疫情修复阶段之后面临着“内生动力不强,需求仍然不足”状况。如果要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内生动力持续增强,就需适时适度加大政策宽松力度。考虑到美联储加息已近终点,货币政策受到的外部掣肘减弱,可择机降准甚至降息,以推动内需回稳。财政政策则需加大支出力度、加快支出进度,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巩固经济复苏势头。

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庞溟告诉第一财经,近期物价数据和其他宏观数据类似,必须分清基数效应、季节效应和趋势效应各自带来的影响。总的来说,目前,中国只是处于通胀回落(disinflation)阶段而并非通缩(deflation)。随着经济的向上、向好,社会有效需求持续回暖,同比涨幅将回到通货再膨胀(reflation)阶段。综合需求、供给、流动性诸因素的配合与拉动,以及去年高基数效应在今年三季度将渐次回落,预计CPI同比增速有望在三季度拾阶而上,逐步回归合理水平。

居民贷款又现负增长

近期发布的金融数据也显示出需求不足。央行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4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2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729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59.95万亿元,同比增长10%;人民币贷款增加7188亿元,同比多增649亿元。

分部门看,信贷需求“企业强,居民弱”现象仍然未有改变。住户贷款减少241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1255亿元,中长期贷款减少1156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6839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1099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6669亿元,票据融资增加1280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2134亿元。

在过去的2023年一季度,金融数据表现亮眼,4月信贷投放则出现季节性回落。机构认为,从季节性规律来看,每年4月的新增人民币贷款、新增社融等数据相比3月份回落是必然。因为每季度末银行有着冲时点的动力,所以下个季度首月往往信贷投放势头有所减缓。

相比整体数据的增幅收窄,其中值得关注的是,住户部门贷款(又称居民贷款)又出现了负增长。4月份居民部门新增贷款-2411亿元,再次转负,单月值仅略高于2020年2月和2022年2月疫情高峰期。

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居民新增短贷-1255亿元,环比明显回落,但受去年低基数影响,同比仍多增601亿元,居民短贷走弱或与低利率经营贷置换存量房贷现象缓解相关,也反映出居民大宗消费总体仍偏弱。同时,4月居民新增中长期贷款-1156亿元,为历史单月最低值,同比减少842亿元,主要缘于受疫情期间居民积压购房需求已基本释放结束和居民购房意愿仍不强的影响,房地产市场销售边际明显走弱。

伍超明认为,4月社融、信贷明显“降温”,但1~4月份国内累计投放的社融、信贷资金仍偏强。需更多关注地产恢复“式微”、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等结构性矛盾。往后看,随着经济持续恢复、低基数支撑二季度GDP读数偏高,预计货币政策进入“观察期”,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即可。预计短期内降息、降准概率偏小,货币政策重点发力结构性工具支持地产、科技等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加快恢复。

扩大需求仍需政策合力

市场普遍认为,中国经济在当前阶段的主要矛盾是总需求不足。4月28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恢复和扩大需求是当前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关键所在。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形成扩大需求的合力。

发改委日前透露,正在抓紧研究起草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政策文件,围绕稳定大宗消费、提升服务消费、拓展农村消费等重点领域,根据不同收入群体、不同消费品类的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举措,推动消费平稳增长。

近日多地金融管理部门出台措施支持消费,扩大内需。比如,江苏银保监局印发《中国银保监会江苏监管局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大力支持恢复和扩大消费的通知》,提出14条具体措施督促银行保险机构把支持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

福建银保监局也出台了《关于金融促消费工作十条措施》,要求各家银行在省内合格城市积极落实新发放首套住房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动态调整政策,鼓励银行机构合理下调个人住房贷款利率,降低居民购房融资成本。

5月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对扩大内需也做出了部署。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意见;部署加快建设充电基础设施,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会议指出,农村新能源汽车市场空间广阔,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有利于促进新能源汽车购买使用、释放农村消费潜力,而且有利于发展乡村旅游等新业态,为乡村振兴增添新动力。

针对制约新能源汽车下乡的突出瓶颈,国常会强调,适度超前建设充电基础设施,创新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维护模式,确保“有人建、有人管、能持续”。要引导企业下沉销售服务网络,鼓励高职院校面向农村培养维保技术人员,满足不断增长的新能源汽车维修保养需求。

汽车是消费的大头,约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十分之一,是促消费、扩内需的重要抓手。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新能源车市场与传统燃油车市场的重大差别就是,纯电动车市场目前在小城市、县乡市场的普及率仍相对较低。推动县乡市场实现新能源车普及是重大的市场机会,也是巨大的蓝海。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表示,中国经济要突破需求增长困境,关键是从投资拉动向消费驱动转化,并重启市场化的供给侧改革,既要支持新供给创造新需求,还要放松老供给行业、传统生产要素的供给约束。只有尽快从投资驱动转向消费驱动,并通过市场化的供给侧改革进一步解放生产力,中国经济才能获得长期可持续的增长潜力。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网友自行发布,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者负责。 三龙汇之窗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三龙汇之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任何单位或个人如对以上内容有权利主张(包括但不限于侵犯著作权、商业信誉等),请与我们联系并出示相关证据,我们将按国家相关法规即时移除。

本文地址:http://www.wlchinajn.com/news/slh1394038.html

 
更多>同类资讯
资讯图文
今日热榜
投资财经
营销职场
商家产业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SiteMap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三龙汇之窗网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删除。
友情提示:买产品需谨慎 网站处理与建议邮箱:slhzc@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