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来的疫情,把这样一个群体骤然推到最前线,直面居民最迫切的民生需求,担起各种急难险重任务,让各项防控措施落地见效……日常生活中,她们是父母的女儿、子女的妈妈、丈夫的妻子,但关键时刻,她们“巾帼不让须眉”,总能把“温柔力量”转化为“坚定意志”,“连轴转”“白+黑”,她们是基层抗疫的“头雁”,是日夜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巾帼战士。
打响社区保卫战,她“超长待机”坚定守护
一夜之间,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开封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金耀街道复兴社区按下了暂停键,小区被划定为防外溢临时管控区的这段时间,每天接打百余个电话、入户摸排、卫生消毒、流调溯源、隔离管控……成了社区党委书记李娜在防疫一线各个角落工作的缩影。
8月25日,接到防控通知的李娜顾不上吃完饭就迅速赶到河大22号院,着手准备小区疫情管控工作:紧急通知社区工作人员集合、管控楼道防止疫情外溢、协调辖区物业、发布线上通知……各项工作紧张有序进行。当晚,连夜对河大22号院1500余户居民进行核酸检测。突然之间的管控,居民微信群里炸了锅,“要封多久”“能否上班、就医”“如何买菜”各种问题接踵而来。作为社区“主心骨”,她一手抓统筹调配,一手安抚居民情绪,全力做好保障工作。“只要有需要,我就肯定在。”尽管眼圈已经熬红,声音有些嘶哑,但李娜的语气坚定有力。凌晨4点,李娜趴在桌子上,一个难得的小憩,她已经连续五天四夜带头扑在了社区战“疫”上。她说:“社区的事都是自己家的事,居民的事就是天大的事,尤其是在这种紧要关头更不能掉以轻心,我们要坚决当好社区防疫的‘防护屏’。”
每天都是大考,她尽最大努力答题
对金耀街道土城社区党委书记徐璐璐的家人来说,深夜响起的电话铃声、迅速爬起的身影、客厅里亮起的灯光,已经成为这个小家最熟悉的“夜曲”。上任两年来,徐璐璐坚持以身作则、当好表率,特别是疫情防控期间,各项任务要求急、工作强度高、责任压力大,有了急活儿重活儿难活儿,她带头发扬冲锋在前,率先垂范的精神,以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社区一班人坚定信心、打赢胜仗。
抗疫期间,社区“两委”干部常常是刚解决一个问题,新的情况又接踵而至。“社区每天都是‘高考’现场,我们只有专心致志‘答题’,才能缓解每位居民的焦虑,确保每条政策落地。”徐璐璐说。疫情形势下,难免有居民的情绪会比较焦虑和急躁,碰到这种情况,她会第一时间注意到,马上到跟前调解,避免矛盾升级。她习惯了让自己保持这样的“紧绷”的状态。核酸检测、社区管控、突发情况,她一定都在现场;车里常备可替换的应季衣物,以备临时的彻夜奋战;手机24小时开机,确保随时能闻“铃”而动才能安心……“再苦再累,‘抗一抗’ ,事儿就会过去。社区工作对我来说,最大的感受就是实实在在为他人解决问题的踏实感。”徐璐璐说起自己的队伍和辖区内的居民时,常用的词是“照顾”,照顾好每一位居民的需求,也要照顾好社区里的每一位工作人员。
始终“在线”,她召集“红色合伙人”共绘“同心圆”
“疫情初期,最困难的还是人员力量不足。”金明池街道集英社区党委书记马芳说,为了保障各项工作不断档,她立即动员群众,联系“双报到”在职党员、一楼“两长”等,及时组建了160余名“多元力量”队伍。人到位了,更要统筹好,精准安排才能形成合力。马芳对人员和工作需求进行匹配,设置了采样点扫码员、信息员、宣传员、秩序员等岗位,实施“台账式”管理、“卡点式”核查、“覆盖式”采样三项举措,定人员、定岗位、定职责,精准调配到各个岗位,构筑起了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社区防线。
疫情防控任务延伸到哪里,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就覆盖到哪里。集英社区利用“党建+微网格”疫情防控管理工作模式,建立了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多方参与疫情防控的运行机制,绘好网格“作战图”。社区按照实际情况,统筹辖区党员、“双报到”党员、志愿者、“党员中心户”、热心群众及辖区其他力量组成“微网格”,微网格员“包户”并建立微信群,将疫情防控工作落细、落小、落实,筑牢社区疫情防控屏障。越来越多的辖区党员报名,加入到社区疫情防控志愿者群。在她的引领号召下,党员夫妇王涛、李晓文在小区卡口接力服务16小时;花甲党员李建国变身为后勤保障员;更有50余名在职党员纷纷“回家”助力社区防疫……“一家人,共战斗,我们要动员所有能动员的力量。”马芳说,“大家齐心协力,肯定能胜利!”